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朋友来访时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往事的怀念。全诗情感细腻,意境优美,通过自然景物的烘托,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联“蓬门来访碧山秋,别久相逢放更幽”写朋友来访的场景。简陋的柴门迎来了远道而来的友人,正值秋日,山色青碧。因为分别已久,这次重逢显得格外珍贵,心情也格外舒畅。“放更幽”可以理解为心情放松后,感受到的环境更加幽静美好。
颔联“红叶隐镫疏雨乱,白云堆榻晚风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相聚时的环境。红叶掩映着灯火,稀疏的雨点飘落,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白云仿佛堆积在榻旁,晚风轻轻吹拂,似乎也不忍离去。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友人相聚时的温馨氛围。
颈联“自埋书剑新篁寺,谁倚琴樽旧画楼”转入对往事的回忆。诗人说自己将书剑(象征文武才华)埋藏在长满新竹的寺庙里,暗示自己已经放弃了曾经的抱负。而旧日的画楼中,还有谁在弹琴饮酒呢?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
尾联“料得百花洲畔月,年年长照水空流”是诗人的想象。他想到百花洲边的月亮,年复一年地照耀着流水,而流水却不停歇地向前奔涌。这里用月亮和流水的永恒,反衬出人生的短暂和变迁,进一步强化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友人来访为契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切感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