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约斋为吕仲和作

读书不务博,造道当入微。一理贯万理,一歧会众歧。

譬彼庖丁刀,騞然解牛时。节间即有得,肯綮宁复疑。

道丧向千载,圣远孰可期。养勇敌所忾,养气动以随。

心非安如山,遇变鲜不移。吾门有圣学,观心乃其师。

宴坐一室中,自得寔在兹。胡为滞纷感,紬绎如茧丝。

人生矧多欲,事物日以滋。牛羊践径蹊,虎豹攻藩篱。

我尝叩天理,诚明不容欺。第恐达者事,还为狷者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南宋哲学家魏了翁写给朋友吕仲和的,核心思想是探讨如何专注精进、修身养性的处世之道。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传递了三个层次的智慧:

1. 专注深耕的智慧(前8句) 诗人用"庖丁解牛"的典故打比方:与其泛泛读书,不如像厨师精准下刀那样,抓住核心道理("一理贯万理")。就像杀牛要找准骨节缝隙,做人做事也要抓住关键,这种专注力能让人在复杂世界中游刃有余。

2. 修心养性的方法(中间12句) 面对浮躁社会,诗人提出具体修炼方案: - 心理建设:用孟子"养勇养气"的思想,培养遇事不慌的定力 - 环境选择:像古人"宴坐一室"那样主动创造安静环境 - 欲望管理:警惕现代人"多欲"的通病,避免被琐事像蚕丝般缠住

3. 知行合一的境界(最后6句) 诗人用生动比喻:放任欲望就像让牛羊践踏小路,终会招致虎豹(灾祸)。他强调"诚明"(真诚+明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提醒这种境界容易被世俗嘲笑,需要坚持自我。

全诗亮点在于把抽象哲理具象化:用解牛刀比喻专注力,用蚕丝比喻琐事纠缠,用牛羊虎豹比喻欲望的连锁反应。这种将儒家心性修养转化为可操作建议的表达方式,对现代人应对信息过载、焦虑浮躁仍有实用价值——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进步不在于贪多求全,而在于找准核心、持续精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