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四川参观
壮丽山川,千里巴蜀,一月游踪。
见斗天斗地,昂扬意气,忘劳忘我,宏阔心胸。
大渡河边,渣滓洞里,巨笔都题乐在中⑴。
移山业,都耻为智叟,勇为愚公。
红军故道新工⑵。
有三十年诗史交融(1935-1965年恰三十年。)。
想遵义会开,群尊北斗,娄山关越,词唱西风⑶。
战胜冬寒,赢得春到,万水奔流尽向东。
好形势,要直追急起,学向工农。
见斗天斗地,昂扬意气,忘劳忘我,宏阔心胸。
大渡河边,渣滓洞里,巨笔都题乐在中⑴。
移山业,都耻为智叟,勇为愚公。
红军故道新工⑵。
有三十年诗史交融(1935-1965年恰三十年。)。
想遵义会开,群尊北斗,娄山关越,词唱西风⑶。
战胜冬寒,赢得春到,万水奔流尽向东。
好形势,要直追急起,学向工农。
现代解析
这首《沁园春·四川参观》是一首充满革命豪情的现代诗词,通过描绘四川的壮丽山河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奋斗精神的赞美和对新时代的期许。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山河与精神的结合 开篇用"壮丽山川"展现四川的雄伟景色,但重点不在风景本身,而是突出人们"斗天斗地"的奋斗姿态。"忘劳忘我"这种忘我工作的状态,体现了当时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2. 革命记忆的唤醒 提到"大渡河边"(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渣滓洞"(国民党监狱)这些革命地标,把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用"愚公移山"的典故,强调坚持不懈的精神比聪明更重要。
3. 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特别点出1935-1965这三十年,把红军长征(1935)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串联起来。提到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娄山关战役(毛泽东曾在此写下著名诗词),用历史胜利暗示当前也需要同样勇气。
4. 对未来的号召 最后用"万水东流"比喻历史潮流,号召人们抓住"好形势",向工农群众学习,继续奋进。这里的"冬寒""春到"用季节变化隐喻困难终将过去。
全诗词用大量革命历史符号和建设场景,把个人见闻升华为集体记忆,典型体现了那个时代将革命传统与现实建设相结合的创作特点。语言上虽然保留了一些传统诗词的写法,但表达的都是现代的革命理想和建设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