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友人同集,分得开字

阊阖茏葱淑气回,遥瞻日月九天开。
边臣病骨兼愁立,侠客长歌任酒催。
烽火十年惊泽国,松楸千里隔蓬莱。
恩深不道谋身拙,独倚青萍志未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聚会的场景,但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前两句写景:皇宫周围树木葱郁,春天气息浓郁,远远望去仿佛能看到九重天上的日月。这里用开阔的景物暗示诗人内心的抱负。

中间四句转折:诗人说自己这个戍边之臣带着病体忧愁站立,而豪爽的朋友们纵情高歌、畅饮。战火连绵十年让家乡饱受摧残,祖坟远在千里之外的蓬莱仙岛般遥不可及。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点题:虽然皇恩深厚,但诗人自嘲不擅长谋取个人前途。然而他依然倚剑而立,表明报国之志从未熄灭。"青萍"指宝剑,象征着诗人的豪情壮志。

全诗在春光明媚的聚会中,通过对比手法(欢聚vs忧思、美景vs战火),展现了诗人身处盛世却心怀天下的复杂心境,最后以"志未灰"作结,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