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伯父元仲二首 其一

我伯气吐虹,贯日干文光。胸中有和璞,发挥见文章。

笔追羲献风,句压曹刘墙。平生太古心,孰得窥行藏。

人间富贵味,掩口不一尝。方朔饥欲死,次公醒而狂。

方寸不受折,养此百鍊刚。江湖五十年,飘飘曳征裳。

晚岁一区宅,欲并幽林塘。浙东山水窟,选胜方徜徉。

兰溪得佳致,行筑钟山堂。自顾世路险,机阱宁易防。

俛首吾不能,高卧庸何伤。贫贱苟自得,面糗皆膏粱。

愿言守此志,鹏鴳聊相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伯父的赞美之作,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位清高自守、才华横溢的长辈形象。

第一部分:才华与品格(前八句) - 开篇用"气吐虹""贯日光"形容伯父气势非凡,像彩虹贯穿太阳般耀眼。 - 接着说他胸藏美玉(和璞比喻才华),文章写得极好,书法能追摹王羲之父子,诗句能超越曹植、刘桢这些大文人。 - 强调伯父有上古贤人的品格,行事低调神秘,从不为富贵所动,对世俗享乐"掩口不尝"(捂着嘴不愿尝试)。

第二部分:处世态度(中间八句) - 用两个典故对比:东方朔(西汉文人)饿得要死也不折腰,盖宽饶(次公)清醒却佯狂,说明伯父像他们一样刚直不阿。 - 说伯父内心如"百炼钢"不可摧折,漂泊江湖五十年仍保持气节。晚年只想在山水间建个安静住所(钟山堂)。

第三部分:人生选择(最后八句) - 直言世道险恶难防,但伯父宁可"高卧"(隐居)也不低头。认为贫贱中自得其乐,吃粗粮(面糗)也像吃美味。 - 结尾用"鹏鴳"对比:大鹏和蓬间小雀本不同路,暗示伯父与世俗追求不同,安然自守本心。

全诗亮点: 1. 用"彩虹贯日""胸藏美玉"等画面感强的比喻,让抽象品格变得可视 2. 通过书法、作诗、饮食等生活细节展现人物风骨 3. "百炼钢"的刚强与"幽林塘"的淡泊形成张力,塑造立体形象 4. 最后"吃粗粮当美味"的乐观态度,传递超脱物质的精神境界

全诗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一个个具象场景,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这位伯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文人风骨。

周麟之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