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梦幻体验,核心是"枕着仙枕神游四方"的奇妙想象。
前两句写枕头的魔力:只要枕上这个神奇的枕头,就能自在地开启仙界之旅,让人瞬间脱离现实烦恼,进入清净无忧的境界。"自娱"二字透露出轻松愉悦的心情。
后两句展开神游的画面:诗人仿佛走遍了神话中的海外仙岛(十洲三岛),在遨游仙界时突然想到——不知道这些仙境里,是否也有像人间岷山、峨眉山和剑阁这样险峻壮丽的地方?这个疑问其实暗藏玄机:看似在比较仙界与人间的风景,实则暗示人间山水之美不输仙境。
全诗最妙的是最后这个转折,表面写仙游,实际落脚点却在人间。诗人用仙界之旅作对比,反而突出了对四川山水的自豪与眷恋。这种"以仙衬人"的写法,让普通的枕头变成了连接现实与幻想的桥梁,既满足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又不动声色地赞美了人间风光。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