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名花逢深春,各自逞娇怪。
蔷薇绕篱根,园丁采去卖。
琐细不知名,结束担头挂。
细细随轻风,时时与破坏。
诗人浪自吟,放言竟成躗。
红紫一夕空,又见韶华迈。
亭亭珊瑚枝,懒入名花派。
每见天秋凉,依竹堪入画。
蔷薇绕篱根,园丁采去卖。
琐细不知名,结束担头挂。
细细随轻风,时时与破坏。
诗人浪自吟,放言竟成躗。
红紫一夕空,又见韶华迈。
亭亭珊瑚枝,懒入名花派。
每见天秋凉,依竹堪入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花园里的景象,通过对比名花和无名野花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前八句写春天名花争艳的热闹场景:名贵花朵在深春时节争奇斗艳,蔷薇爬满篱笆,园丁采摘名花去卖钱。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只能被随意捆扎挂在担子上,在微风中摇曳,随时可能凋零。这里用"琐细"形容无名小花,暗示它们虽不起眼却充满生命力。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文人墨客总爱对名花吟诗作赋,但这些赞美其实很空洞。转眼间姹紫嫣红的名花就凋谢了,时光就这样流逝。诗人用"浪自吟"批评那些浮夸的赞美,"躗"指虚假不实的言辞。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描写珊瑚般的秋日枝条:它不屑与名花为伍,在秋凉时节静静依傍着青竹,反而构成一幅天然画卷。这里"亭亭"二字既写枝条挺拔,也暗喻高洁品格。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不慕虚荣、自在生长的生命状态的赞赏。
全诗用浅显的日常景物,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不必追求虚名与追捧,像秋日珊瑚枝那样保持本真,反而能活出独特的韵味。这种返璞归真的智慧,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推崇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