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仲冬赋呈葵园师 其二

并世有硕儒,方雅镇流俗。
幸厕籍湜伦,韩门仰培沃。
暌离过廿稔,失喜访灵麓。
拙工倚大匠,隐栝到曲木。
奉手请旧业,蒿目悼危局。
俯仰身世感,愀焉轸心曲。
小子有狂言,勤拳效忠告。
古称不朽三,造物靳庸福。
南菁经解编,东华史宬录。
传讽遍海内,学子丐膏馥。
投簪味道腴,勤学资先觉。
甄文重流别,姚李踵芳躅。
孔传刊伪文,班书证疑读。
遐哉千祀业,悉数屡更仆。
葵心倾太阳,匪曰智卫足。
公当勉加饭,弟子行抱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学生写给老师(葵园师)的深情告白,表达了对恩师的敬仰、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时代困境的忧虑。全诗用平实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传统师生情谊的厚重感。

诗中首先将老师比作"硕儒"(大学者),称赞他品行高洁,能矫正浮躁的社会风气。学生自比唐代韩愈门下的张籍、皇甫湜("籍湜伦"),谦称自己虽不才,但有幸跟随老师学习。"暌离廿稔"指分别二十年,如今重访老师讲学的岳麓山("灵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中间部分用木匠加工木材的比喻("拙工倚大匠,隐栝到曲木"),形象说明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这块"歪木头"也能得到修正。随后笔锋一转,提到面对国家危局("蒿目悼危局")时的忧心,这种家国情怀与传统文人的担当一脉相承。

最动人的是后半段:学生像孩子对父亲说心里话般,劝老师保重身体("公当勉加饭"),同时自豪地列举老师的学术成就——编撰经学著作("南菁经解编")、考订历史文献("东华史宬录"),这些著作滋养了无数学子("学子丐膏馥")。最后以向日葵("葵心")喻师生情,表明自己虽能力有限("行抱蜀"指技艺粗浅),但会永远追随老师的学术道路。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木匠修木""向日葵"等生活化比喻,把抽象的师生情变得可触可感
2. 既有对学问的虔诚("千祀业"指流传千年的学问),又有对现实的关切
3. 语气谦恭却不卑微,劝老师保重身体那段尤其显得情真意切
4. 通过"危局""心曲"等词,隐约透露出晚清知识分子在时代变革中的典型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