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水帘洞

老人峰下路,乱瀑对清秋。
小憩云中树,遥看石上流。
风声传海峤,雨脚下循州。
从此扪萝去,青天倚二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瀑布的壮美画卷,语言生动如画,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开头两句"老人峰下路,乱瀑对清秋"就像电影开场:在老人峰的山路上,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多条瀑布从高处奔流而下。"乱瀑"二字用得妙,既写出瀑布数量之多,也表现出水流奔涌的动态美。

中间四句是游览过程的特写镜头:"小憩云中树"是说在半山腰云雾缭绕的树旁稍作休息;"遥看石上流"则是远望山石上蜿蜒流淌的溪水。接着"风声传海峤,雨脚下循州"用夸张手法,说山风大得能把声音传到海边,雨势猛得像要一路下到循州,凸显了山中风雨的磅礴气势。

最后两句"从此扪萝去,青天倚二楼"最有意境:诗人抓着藤蔓继续攀登,抬头看见两座高峰直插云霄,仿佛支撑着青天。"二楼"的比喻既新奇又形象,把高耸的山峰比作支撑天空的柱子,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全诗就像一组山水镜头,由近及远,从地面到天空,既有"小憩"的闲适,又有"扪萝"的探险精神。诗人用"乱瀑""云中树""石上流"等简洁意象,配合"传海峤""下循州"的夸张手法,把寻常登山写得气势恢宏,最后用"青天倚二楼"的奇幻想象收尾,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