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
退无偃息资,进无当代策。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
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
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适。秉志师禽尚,微言祖庄易。
一辞林壑间,共系风尘役。交朋忽先进,天道何纷剧。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
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适。秉志师禽尚,微言祖庄易。
一辞林壑间,共系风尘役。交朋忽先进,天道何纷剧。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陶翰的作品,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仕途与隐逸间矛盾挣扎的心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现实困境
诗人开篇就坦陈自己的尴尬处境:退隐没有经济保障("退无偃息资"),进取又缺乏应对时局的能力("进无当代策")。就像困在河南的周南客(周游列国不得志的典故),眼看着时光流逝("冉冉时将暮"),站在伊阙城门远望,只见寒雾笼罩千里河川,景象萧条,暗示着诗人迷茫的心境。
2. 理想追求
诗人回忆家乡渭水西岸,提到自己真正的志向是效法古代隐士禽滑厘、尚平("秉志师禽尚"),推崇庄子、易经的哲学("微言祖庄易")。这些典故表明他内心渴望的是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
3. 现实落差
最后诗人感叹:当朋友们都已飞黄腾达("交朋忽先进"),自己却像古代隐士沮溺般徘徊不前。这里用"天道何纷剧"的反问,既是对命运无常的困惑,也透露出对功名诱惑的动摇。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知识分子的典型困境:既不能彻底放下功名,又难以割舍精神追求。诗中"长川黯已空"的苍茫景象与"千里寒气白"的孤寂感,完美呼应了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这种真实的人生困惑,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