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乡背井的游子回望故乡、踏上远行之路的复杂心情。
开头两句"回首故山尽,前途直北长"用对比手法,写游子回头时故乡的山影已消失在视野中,而前方的路却笔直地伸向遥远的北方。这种空间上的对比,暗示了离家的不舍与前途的渺茫。
"萍蓬自兹去,乡国永相望"中,诗人把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从此开始漂泊,但内心永远牵挂着故乡。这里用"萍蓬"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游子无依无靠的漂泊感。
"短草寒烟白,孤村落日黄"是精彩的景物描写。诗人选取了短草、寒烟、孤村、落日这些典型的萧瑟意象,用"白"和"黄"两种冷色调,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深秋黄昏图景。这些景物描写其实都是在烘托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道出了离乡的原因:生在动荡的年代("击壤世"指战乱时期),无法安居乐业。这里的"耕桑"代表平静的农耕生活,诗人用"不得"二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空间对比、意象选择、色彩运用等手法,将离乡的惆怅、漂泊的孤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等复杂情感,融入简练的诗句中,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乱世时典型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