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间游玩的惬意场景,语言清新自然,读起来像一幅流动的风景画。
前两句"松篁十里绿成溪,短短篮舆入翠微"像电影的开场镜头:十里山路上,松竹的绿荫浓密得像要汇成溪流,诗人坐着轻便的竹轿(篮舆),缓缓融入这片青翠的山色中。"绿成溪"的比喻很妙,把静止的树林写出了流动感。
后两句突然来个视角转换:当诗人回头时,来时的青山已经变成远方的轮廓("已成迹"),而山巅的白云依然在悠然飘动。这里藏着时间的流逝——看似简单的"回首"动作,其实暗示已经走了很远。结尾的"白云飞"尤其灵动,让整幅画面突然有了呼吸感。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色彩层次:用不同深浅的绿(松篁、翠微)构成主色调,最后用白云点睛 2. 动静结合:静止的树林与流动的溪影、飘飞的白云形成对照 3. 隐藏的旅程:通过"回首"这个动作,让读者自己脑补出完整的登山过程
这种写法就像现在用手机拍短视频:先拍个绿荫隧道般的近景,再切个回头望的远景,最后给白云来个特写。短短28个字,既有空间移动,又有时间推移,还带着登山者那种微微疲惫却满足的心情。
沈清臣
湖州乌程人,字正卿。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为国子学录。有荐为馆职者,执政不许。孝宗淳熙末,召为敕令所删定官,赞孝宗再定居忧三年之制。十六年,为嘉王府翊善,以直谅称。寻迁秘书监。初从张九成学,时人或以禅学讥之,然其颇为自得。有《晦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