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行山》就像一位登山者的心灵独白,用自然风景道出人生感悟,读来既清新又深刻。
前四句写登山见闻: 诗人拄着六尺长的枯竹杖翻越远山("枯筇"指竹杖),野花和鸟鸣陪着他一路吟诗。这里用"助清吟"三个字,把大自然写成懂诗的朋友。抬头看云层低垂,仿佛天边触手可及("天根"指天的尽头);低头望山涧幽深,才意识到大地的厚重。这一高一低的对比,像电影镜头般拉开天地画卷。
后四句转入人生思考: "阅世岂容无正眼"是说看世界要有清醒眼光,别被表象迷惑;"穷源须要识初心"像在提醒自己:探寻人生源头时,别忘了最初的本心。最后两句特别生动:春寒让人缩手缩脚心生烦闷("局促"就是拘束不自在),但一个豁达的笑容("一笑")就能像阳光驱散阴云般化解郁闷。这里把情绪变化比作天气转变,非常形象。
全诗妙在双线并行: 明线是登山过程——从拄杖出发到山顶感悟;暗线是心路历程——从观察自然到领悟人生。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一笑破积阴"的转折,传递出中国文人特有的豁达:再深的困境,也能用乐观心态化解。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的"笑对人生",七百年前的诗人早已参透这个道理。
蒋恢
蒋恢,字弘道,号菊圃散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诗苑众芳》)。今录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