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六月不雨至七月,草木脆乾石欲裂。
方士画符如画鸦,呵叱风伯鞭雷车。
九天云垂海水立,骄阳化为雨三日。
万口竞夸方士灵,彼亦自谓吾符神。
谁知水旱皆天数,贪天之功天所恶。
吾心修德可弭灾,大抵雨从心上来。
桑林自责天乃雨,岂在区区用方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祈雨的故事,讽刺了迷信行为,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

开头描写大旱的惨状:连续两个月不下雨,草木干枯,石头都要裂开。这时候跳出来一个"方士"(类似江湖术士),装模作样画符念咒,对着天空呼风唤雨。结果真的下了三天大雨,老百姓都夸方士神通广大,方士自己也吹嘘是自己的符咒灵验。

但诗人犀利地指出真相:水旱灾害本是自然规律(天数),把老天的功劳据为己有是会遭天谴的。真正能消除灾害的是修养德行,雨水其实来自人们的善心。最后用商汤王的故事作对比:古代贤君在桑林诚心忏悔求雨成功,说明关键在德行,而不是靠几个装神弄鬼的方士。

全诗用对比手法戳破迷信骗局:一边是方士装神弄鬼的滑稽场面,一边是"修德弭灾"的深刻道理;一边是百姓盲目崇拜的热闹,一边是贪天之功的荒谬。最后两句特别有力,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骗子脸上。

于石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