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寄题平山堂

蜀罔平山,栏槛依然,太守台榭。
挥毫万字文章伯,剩有此堂风雅。
人代谢。
君不见、一帘山色江南借,月明满把。
唤独鹤横天,凉蝉啸树掌中泻。
堂中额,昔有金陵隐者。
八分大字书写(郑簠书匾)。
朅来飞阁连云起,绣户绮窗交射。
浮玉斝。
须信道、翁之乐者山林也。
衣绦蕴藉。
想小队缘堤,轻装出郭,柔橹健于马。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的是扬州平山堂的景色和人文气息,充满了对自然与文人雅趣的赞美。

上片开篇直接点出平山堂的位置(蜀冈)和风貌,栏杆楼台依旧,让人想起当年欧阳修(太守)在此留下的风雅。随后笔锋一转,说文人代代更替,但眼前的山色、月光依然如故,用"借江南山色""月明满把"这样生动的比喻,把自然景色写得像可以捧在手中的珍宝。最后用独鹤横飞、蝉鸣树梢的意象,营造出清幽旷远的意境。

下片聚焦堂内细节,提到郑簠题写的匾额,用"飞阁连云""绣户交射"展现建筑的华丽。接着化用《醉翁亭记》的典故,点明山水之乐的真谛。结尾想象文人雅士们轻装出游的场景,"柔橹健于马"的比喻尤其精妙,既写出划船的轻快,又暗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文人情怀——无论建筑如何翻新、人事如何变迁,那份寄情山水的雅致始终未变。作者用明快的笔调,把历史记忆、眼前风景和文人雅趣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月光下的楼台,听到树间的蝉鸣,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俗的闲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