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其四

何处莺啼隔落花,声声吹送玉人家。
君身可有双飞翼,不到红楼却自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听到莺啼声的细腻情感场景,语言清新婉转,表达了一种含蓄的相思之情。

前两句写景:诗人听到黄莺的啼叫声隔着飘落的花瓣传来,声音一声声飘进了"玉人"(指心中爱慕的人)的家中。这里用"隔落花"三个字,既点明了春天的背景,又营造出一种朦胧美感。莺啼声穿过花丛的意象,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若隐若现的鸟鸣。

后两句抒情:诗人用"双飞翼"这个比喻,暗指自己无法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到心上人居住的红楼,只能独自叹息。这里的"红楼"既指代心上人的住所,也暗示着一段可望不可即的感情。"却自嗟"三个字,将那种爱而不得的惆怅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妙的地方在于: 1. 用声音作为情感纽带,从听到莺啼联想到心上人,再联想到自己无法相见 2. "双飞翼"的比喻既形象又含蓄,把想见又不能见的矛盾心理生动展现 3. 通篇没有直白说"思念",但通过景物描写和巧妙设问,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深情

这种借景抒情、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诗人把春日里一个寻常的听觉体验,转化成了动人的情感表达,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