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读书人在中秋时节的感慨,基调是怀才不遇的苦闷。
开头两句说读书人赶上好时代("昌期"),本应是朝廷需要的人才("廊庙良材"),这是表面上的客套话。接着就转折了:刚当上选拔官员的职位("铨曹")没几天,就陷入官司困境("丛棘"指牢狱),被困了很久。这里透露出作者遭遇了仕途挫折。
五六句用典故表达失落:像古人司马相如立志在桥头题字那样有抱负,现在却只能空伤心;面对中秋景色,只能忧愁地吟诵思念亲人的诗("陟圮"出自《诗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最后两句是亮点:你看那徂徕山的松柏(象征坚贞),虽然经历风霜雨雪,到深秋时节("晚离离")依然挺立。这里用松柏比喻自己,暗示虽然遭遇挫折,但品格依然高洁。
全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个人遭遇与松柏品格),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困境中坚守节操的精神。中秋本是团圆佳节,却更反衬出作者的孤独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