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田间先生诗二首 其二

长楫诸公折角巾,头衔不屈旧词臣。
三千上客曾倾坐,百尺高楼好置身。
自下羊昙华层泪(自注:谓立斋师。),每安杜甫草堂贫。
灵床寂寞琴弦断,絮酒南州只一人(自注:谓健庵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两位恩师(田间先生、健庵师)的深情之作,通过日常细节和典故传递出对师长人格的敬仰与离世的哀痛。

前四句描绘师长生前的风骨:
- "长揖诸公折角巾"写他即使面对权贵也保持文人傲骨("折角巾"指随意穿戴,不拘礼节)。
- "头衔不屈旧词臣"强调他不慕虚名,坚守读书人本色。
- 后两句用"三千宾客仰望"和"百尺高楼独处"的对比,展现他虽受敬重却始终保持独立人格。

五六句用典表达师恩难忘:
- "羊昙华屋泪"借用晋人羊昙为悼念恩师谢安痛哭的典故,暗指立斋师去世时的悲痛。
- "杜甫草堂贫"以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清贫生活,比喻另一位师长安贫乐道的精神。

结尾两句最动人:
- 灵床前的琴弦已断,暗喻知音永逝,只剩作者("絮酒南州"指携酒祭奠)独自在南方悼念健庵师。通过"只一人"的孤独感,把师生情谊写得尤为深刻。

全诗没有直接写悲伤,但通过师长生前的傲骨形象、死后祭奠的孤独场景,以及"琴弦断""絮酒"这些富有象征性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绵长深沉的怀念。就像我们回忆逝去的亲人时,那些具体的生活片段反而比直接说"想念"更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