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① 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得道高僧的形象和作者向他求教的感悟。

第一句"练得身形似鹤形"用仙鹤比喻高僧清瘦挺拔的身姿,暗示他经过长期修行已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和高洁,这个比喻很形象。

第二句"千株松下两函经"描绘高僧的修行环境:在茂密的松林中,身边只有两函佛经。松树代表坚毅,经书代表智慧,简单的生活环境凸显出高僧淡泊名利的品格。

后两句是求道的核心内容。作者来请教时,高僧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云在青霄水在瓶"这样简单自然的比喻来开示。意思是说:真理就像天上的云和瓶中的水一样自然存在,不必刻意追求,重要的是保持本真。云在天空自由飘荡,水在瓶中安住本分,都是在恰当的位置展现本性。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画面和比喻,表达了深刻的禅理:真正的智慧不在复杂的理论中,而在对自然本性的觉悟。高僧用生活化的比喻,点明了"道法自然"的哲理,告诉人们要像云水一样顺应本性,不必强求。这种平实中见深刻的表达方式,正是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点。

李翱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西凉李暠后裔,北魏李冲十世孙。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亦师亦友。在思想上,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