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县学秋试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传递出对读书人价值的思考。
前两句用"细雨轻寒"和"鹄立拥书"勾勒出清晨考场的情景:微冷的秋雨中,考生们像天鹅般恭敬地站立在学堂前。这里用"鹄立"形容考生们挺拔专注的姿态,暗示他们对科举考试的重视。
中间四句形成对比:一方面考场里多是年长考生(耆艾),另一方面也允许兄弟同场应试。诗人用"韫椟藏玉"的典故,说这些读书人就像藏在匣子里的美玉,参加考试能让他们的价值被发现;又说学问传家比留下金银财富更有意义。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诗人用"鸡虫得失"比喻科举成败其实都是小事,就像春天蚕吃桑叶的沙沙声一样微不足道。这个比喻既点出了科举考试的残酷现实(成败差距很小),又暗含超脱之意——比起自然永恒的生命律动(春蚕食叶),人世间的得失显得那么渺小。
全诗妙在将严肃的科举场景与自然意象结合,既有对读书人的肯定,又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在考场题材中别具一格。
吕祖平
祖平,寿州(今安徽凤台)人。本中孙。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知仙游县。开禧二年(一二○六),知江阴军(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知常州。八年,移知徽州。十一年,改知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