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阴风碧里鳞鳞瓦,落日红中缕缕烟。
无讼正如高隐发,隆冬方似早春天。
州民富庶风光好,谁信常忧满二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富足的乡村生活图景,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感受。

前两句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勾勒出黄昏乡村美景:青黑色的瓦片在微风中像鱼鳞般闪光,夕阳的红色染透了袅袅炊烟。这里"阴风"不是贬义,而是形容微风拂过的清凉感。

中间两句通过对比表达深意:没有官司纠纷的太平日子,就像高人隐士散开的头发般自在;严寒的冬天竟让人感觉像温暖的早春。这种反常的比喻暗示当地治理良好,百姓安居乐业。

最后两句揭示主题:虽然眼前是百姓富足、风光宜人的景象,但谁能想到治理者(诗人自己)其实已经忧心忡忡了两年?这种"盛世隐忧"的写法,既展现了官员的责任感,又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空间——表面的安宁下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或危机。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画卷,先展现美好表象,再层层揭示深层思考,在赞美中暗含警醒,体现了古代文人"居安思危"的典型思想。

张唐民

张唐民,青州(今属山东)人,唐卿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欧阳文忠公集》卷四二《送张唐民归青州序》)。嘉祐四年(一○五九)为秘书丞(《安阳集》卷四七《张君墓志铭》)。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以权提点成都刑狱提举保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五),迁西川转运使,京东路提刑(《宋诗纪事》卷二六)。元丰元年(一○七八)权三司户部判官(《续会稽掇英集》卷三),三年,权判都水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徽宗宣和中知昌州(《方舆胜览》卷六四)。今录诗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