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岩庵

峡转珠林入,云封石路疑。
岩深花未发,春到燕先知。
香篆诸天寂,泉光百道披。
性便招隐地,禅榻坐忘归(以上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二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间寺庙——燕岩庵,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禅意与隐逸之趣。

前两句写进入山寺的过程:峡谷转弯后忽然出现一片如珍珠般闪耀的树林,云雾笼罩的石阶小路若隐若现,让人产生疑惑。这里用"珠林"形容阳光穿透树叶的晶莹美感,"石路疑"则生动表现出山路的曲折朦胧。

中间四句聚焦寺庙环境:岩石深处的花朵还未开放,但燕子已感知到春天气息(这句巧妙点题"燕岩庵");香火缭绕中整个天地一片寂静,山泉在阳光下折射出无数道光痕。这里用燕子报春的细节暗示寺庙虽幽僻却充满生机,而"香篆"(盘香的烟痕)与泉光的动静对比,更凸显出空灵禅意。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这样适合隐居的地方正合我心意,坐在禅床上参悟,让人忘记归去。诗人通过"性便"(本性适合)和"忘归"的表述,将景物描写升华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体验。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入山路径到寺周环境,最后定格在禅坐的诗人身上。没有生僻典故,仅用"珠林""香篆"等精巧比喻,就让读者仿佛看到云雾中的山寺,闻到檀香,听到泉声,感受到那种让人忘却尘世的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