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集贤相公摄事出郊
台衮承严祀,传呼出禁城。
扢坛将错事,总驷暂观耕。
盈止踰周颂,康哉叶舜赓。
满篝登大穟,首种达初萌。
行馌家为黍,要朋户捧罂。
川长应万耦,树密尽三荆。
有相神休茂,多欢国誉荣。
馀粮充近甸,遗秉富陪京。
碓罢舂粱熟,机闲织素成。
休牛鸣笛起,会绩远灯明。
路有遗金在,村无吠犬惊。
熙熙难遍纪,徒仰泰阶平。
扢坛将错事,总驷暂观耕。
盈止踰周颂,康哉叶舜赓。
满篝登大穟,首种达初萌。
行馌家为黍,要朋户捧罂。
川长应万耦,树密尽三荆。
有相神休茂,多欢国誉荣。
馀粮充近甸,遗秉富陪京。
碓罢舂粱熟,机闲织素成。
休牛鸣笛起,会绩远灯明。
路有遗金在,村无吠犬惊。
熙熙难遍纪,徒仰泰阶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官(集贤相公)代皇帝出城主持祭祀农事的盛大场景,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和谐图景。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通俗的比喻,传递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喜庆氛围。
开头写高官庄严地代皇帝出城祭祀,就像现代重要领导出席重大仪式。接着用"观耕"这个细节,展现官员亲自参与农耕示范,类似今天的"领导干部下乡调研"。
中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写丰收景象:粮仓堆得冒尖("满篝登大穟"),早春作物已经发芽("首种达初萌")。村民互相送饭("行馌家为黍")、带着酒壶串门("要朋户捧罂"),像极了现代农村丰收时的热闹场景。
诗中特别提到农村治安良好:路上有遗失的财物却无人捡走("遗金在"),村里连看门狗都不叫("无吠犬惊"),这种夸张手法凸显了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最后用"泰阶平"这个典故收尾,比喻国家像稳固的台阶一样安定。全诗就像一部古代农村纪录片,通过祭祀活动这个窗口,展现了统治者重视农业、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图景。诗人没有说教,而是用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太平的可贵。
夏竦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