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俞汝尚的官员主动辞官回乡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前两句说俞汝尚在清明节前后决定辞官("清明冲节是身谋"),虽然御史和郎官这样的重要官职都想留他,但他坚决要走("御史郎官不肯留")。这里清明节的选择很有意思,既点明了时间,又暗示这是一个"清明"的选择。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描写了两种生活:一边是官场束缚("轩裳"指官服),一边是自由天地。诗人说俞汝尚像脱掉鞋子一样轻松地摆脱了官职("双脱屣"),把人生看得像水面上转瞬即逝的泡沫一样淡泊("轻沤")。接着用云、月、柴门、小舟、风雨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自在的田园生活图景。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羡慕之情,把自己比作在地上忙碌的蝼蚁("区区"),抬头羡慕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大雁("冥鸿"),惭愧自己还在为功名利禄奔波。这里的"图报"暗指官场上的人情往来,诗人说俞汝尚已经看透这些,选择彻底放下。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鲜明的对比(官场束缚vs田园自由)和生动的比喻(脱鞋、泡沫、飞雁),让我们看到一个古代知识分子主动放弃荣华富贵、追求心灵自由的选择。这种不为名利所累、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忙碌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滕元发
(1020—1090)婺州东阳人,初名甫,字元发,以字为名,更字达道。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开封府推官、盐铁户部判官。神宗初进知制诰、知谏院,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州、定州。数言新法害民。坐妻党犯法,黜知池州,徙安、筠、湖三州。哲宗时再知郓州,值岁饥,赈济流民。徙真定、太原府,治边有方,号称名帅。卒谥章敏。有《孙威敏征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