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潜佳丞四明人同年友也方此掉鞅百未一见而
世人眼见真莲少,真莲却在玻璃沼。
浣花溪水入银河,何入更识月皎皎。
谪仙不见见梅妆,荷稠搴作芙蓉裳。
黄龙乾叶何年堕,维摩雨华昨夜芳。
真华真诗元在眼,要须心地先清凉。
不然潇湘水清寒矶月,沙平水晚露低昂。
劝君休问张子房,鉴湖十里藕华香。
天驷超河夜未央,胡为自同太白光。
何时握手论行藏,江东云暮天何方。
浣花溪水入银河,何入更识月皎皎。
谪仙不见见梅妆,荷稠搴作芙蓉裳。
黄龙乾叶何年堕,维摩雨华昨夜芳。
真华真诗元在眼,要须心地先清凉。
不然潇湘水清寒矶月,沙平水晚露低昂。
劝君休问张子房,鉴湖十里藕华香。
天驷超河夜未央,胡为自同太白光。
何时握手论行藏,江东云暮天何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追寻本真的意境,用莲花、月光等意象表达对纯净之美的向往。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真假之辨(前四句) 诗人用"玻璃沼中的真莲"和"银河中的浣花溪水"作对比,说世人总把假象当真实(以为装饰过的莲花更美),却忽略了最本真的美(自然生长的莲花)。就像人们只注意人工装饰的溪水,却认不出天上最纯净的月光。
2. 修行境界(中间八句) 通过李白(谪仙)、维摩诘(佛教居士)等典故,说明要领悟真美需要内心清净。就像摘取荷花做衣裳、等待黄叶飘落这些自然现象,真正的诗意和美其实就在眼前,但需要先净化心灵才能看见。
3. 人生劝诫(后六句) 最后劝人不必学张良(汉代谋士)那样追求功名,不如欣赏鉴湖的荷花香。用"天驷星划过银河"的意象,暗示不要像太白金星(象征仕途)那样忙碌,期待有一天能和朋友静下心来讨论人生选择。
全诗核心: - 视觉意象:反复使用莲花、月光、溪水等洁净意象 - 修行智慧:强调"心地清凉"才能看见真实 - 人生哲理:反对功利,倡导回归自然本真
写作特点: 1. 用具体景物(莲/月)表达抽象哲理(真/假) 2. 历史人物与自然意象穿插使用 3. 结尾从写景转向对友人的真诚劝告
整体营造出一种空灵清澈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以及如何获得内心的宁静。
程珌
程珌(1164~1242),宋代人,字怀古,号洺水遗民,休宁(今属安徽)人。绍熙四年进士。授昌化主簿,调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阳县,迁主管官告院。历宗正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郎官、秘书监丞,江东转运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