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寺

律院僧应俗,亭荒草木删。
无碑堪考古,有客自看山。
竹好惟嫌密,云多不自閒。
小溪知最近,童浴夜方还(以上《雪矶丛稿》卷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寺庙的宁静景象,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淡泊自然的禅意。

前两句写寺庙现状:本该清净的佛寺里,僧人却忙着应付世俗事务;荒凉的亭台周围,草木被人为修剪得整整齐齐。这种矛盾场景暗示着宗教场所也难以完全脱离尘世干扰。

中间四句用三个对比展现自然之美:没有古碑可供考证历史,但正因如此,游客反而能专心欣赏山景;竹林茂密得几乎过于拥挤,却恰好构成独特景致;云朵自由飘荡却显得格外忙碌。这些矛盾描写让静止的景物充满动态趣味。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生活场景:最近的小溪边,孩童们戏水到夜晚才归家。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结尾,与前面清幽的寺庙景象形成温暖对比,暗示修行与世俗生活本就相互交融。

全诗像一组镜头,从荒寺亭台推到远山竹林,最后定格在溪边孩童,用看似散淡的笔触,传递出"处处是禅机"的意境。最妙的是诗中所有景物都带着人的痕迹——被修剪的草木、看山的游客、嬉戏的孩童,让荒寂的寺庙始终保持着人间温度。

乐雷发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