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牧居士与玉壶道人古囊善复二师共结三生之社书来与余论老释二师遂用答之

观空泯群有,崇虚悟真玄。
微言扫烦障,妙契排冥筌。
况之憩远迹,邈在云萝巅。
空香入人境,花雨来诸天。
三缘等无生,众妙同自然。
喻心了无取,濯濯如清莲。
襄城除害马,祗舍留真铨。
愿君解明月,示我造劫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看破虚妄 前四句讲的是放下执念、领悟真理的过程。"观空"指看透万物本质都是空的;"崇虚"是说崇尚虚无的境界。诗人认为精妙的语言能扫除烦恼,深刻的领悟能突破思想束缚——就像鱼篓困不住鱼,执念也困不住心灵。

2. 隐居修行 中间六句展现隐居山林的画面。在云雾缭绕的山巅,能闻到若有若无的香气,看到天女散花般的景象。"三缘"指佛教说的三种因缘,"无生"是不生不灭的境界,说一切玄妙都符合自然规律。这里用"清莲"比喻心灵纯净无染。

3. 修行真谛 "除害马"借用典故(黄帝在襄城迷路时,牧童说治理天下就像牧马,去掉害群之马就行),比喻去除杂念;"祗舍"指佛寺,说这里保留着真理。最后诗人恳请道友:愿你能像明月般澄明,为我揭示天地初开时的本源真理。

全诗核心是:通过放下执念、亲近自然来净化心灵,最终达到对宇宙真理的认知。诗人用云雾、花香、清莲等意象,把抽象的修行体验变得生动可感,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禅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