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二

愁似形随影。
苦飘零、身如槁木,心如废井。
尘海迷漫无处著,常作风前断梗。
触往事、几番追省,十载中钩吞不下,趁波涛、忍住喉间鲠。
呕不出、渐成瘿。
眼前一片馍黏境,黑甜中痴人恋梦,达人求醒。
阅尽因缘皆幻泡,才觉有身非幸。
况哀乐、劳生分颁。
历乱游蜂钻故纸,溺腥膻、醉饱怜公等,草头露、但俄顷。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人在困境中挣扎的痛苦和看透世事的无奈。

上半部分像在说一个"行尸走肉"的状态:
1. 用"愁像影子跟着身体"比喻痛苦挥之不去
2. "干枯的木头、废弃的井"形容人失去活力
3. "断梗"(折断的草茎)比喻人生漂泊无依
4. 特别形象的是"鱼钩卡喉咙"的比喻,说十年积压的痛苦像鱼刺,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最后变成脖子上的肿块

下半部分转为对人生的思考:
1. 把现实比作"发霉的馍馍",说糊涂人贪恋美梦,聪明人追求清醒
2. 看透人生就像"肥皂泡",觉得活着反而是不幸
3. 讽刺地描写"醉醺醺的蜜蜂在旧书堆里乱钻",比喻人们追逐功名利禄
4. 最后用"草上的露水一会儿就干"提醒人生短暂

整首词最打动人的是:
- 用日常事物作比喻(鱼刺、馍馍、肥皂泡、蜜蜂)让深刻道理变得好懂
- 从个人痛苦写到对整个人生的思考,层层深入
- 既表达了极度的痛苦,又带着看透后的冷静
- 最后提醒:争名夺利就像追逐很快就会消失的露水,人生短暂要活得明白

这种用生活化比喻讲人生哲理的手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作者的痛苦,又能从中获得启发。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