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牧斋先生挽词

入世雄心老渐灰,昔年钩党竟摧颓(一作竞风雷)。
俊厨何救东京没,刁顾还从北渡来。
天为文章留末路,人推碑版冠群材。
先朝实录尤淹贯,多少微辞纪定哀(以史才推重之,言外可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悼念明末清初文人钱谦益(号牧斋)的作品。全诗通过回顾钱谦益的一生,既肯定了他的才华,又暗含对他政治选择的复杂评价。

前两句写钱谦益年轻时满怀政治抱负,但晚年锐气消磨。他曾因党派斗争遭受打击("钩党"指政治派系倾轧),就像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中受迫害的士人。这里用历史典故暗示钱谦益在明末政治漩涡中的遭遇。

中间四句集中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他的文章像东汉末年"俊厨"(杰出人才)一样出色,但挽救不了明朝灭亡("东京"代指明朝);清朝建立后("北渡"指清军入关),他像历史人物刁协、顾荣那样选择了与新政权合作。诗人认为,上天让他的文采在乱世中留存("留末路"),他的碑文书法堪称当世第一。

最后两句暗含深意:钱谦益精通明朝历史("先朝实录"),但他记录明末衰亡("定哀"指衰世)时,字里行间藏着许多不便明言的隐衷。这里"微辞"二字最耐人寻味,既指钱谦益修史时的隐晦笔法,也暗指诗人对他降清行为的委婉批评。

全诗像一幅工笔人物画:既描绘出钱谦益作为文坛领袖的才华,又通过历史典故的层层对照,透露出对他政治选择的遗憾。最妙的是结尾,不直接评判是非,而是留给读者思考空间——在朝代更迭的洪流中,一个文人的才华、抉择与历史评价之间的复杂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