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罗特髻 憩庆云庵方丈后小轩

山风几斛,吹万笏晴螺,寺前堆积。
阴阴竹院,与尘寰都隔。
斜川外、几姓渔蛮,携绿箬、醉卧菱湖栅。
雨添湿翠,怕晚来偏剧。
小啜僧寮茗粥,助玉川茶癖。
禅榻后、三间茅阁,恰面对、九龙峰脊。
推窗惊叫,怪龙鳞都裂。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寺庙小院,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禅意。

上片用"山风几斛"开篇,把无形的风比作可计量的粮食,说山风像堆积的粮食一样多。接着把山峰比作官员的笏板和青螺,说风吹过时群山像无数笏板在阳光下闪耀。竹林小院与尘世隔绝,营造出超脱的氛围。远处渔民用绿箬叶遮阳,醉卧在菱湖边的栅栏旁,展现悠闲的田园生活。最后说雨水让草木更青翠,但担心傍晚雨势会变大。

下片写作者在寺庙的生活细节。他喝着僧人准备的茶粥,满足自己像唐代诗人卢仝一样的爱茶癖好。禅房后有三间茅草小屋,正对着九龙山峰。最精彩的是结尾:推开窗户突然看见山石,惊讶地以为龙鳞裂开了——其实是阳光下山石的纹理产生了错觉。这个比喻既写出山石的奇特形态,又暗含禅宗"破除执着"的哲理。

全词通过细腻的观察,把自然景物写得活灵活现。从远山到近院,从晴雨变化到品茶赏景,最后用一个惊艳的错觉收尾,既展现山水之美,又透露出超然物外的禅意。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