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暮春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按银筝、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译文及注释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xiǎn)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gōu)。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暮春时节花期已快过,五更时分窗外小雨仍是淅淅沥沥。石阶上长满苔藓穿着罗袜就可以踩上去,空气潮湿,衣服也只能放在熏笼上。梦醒无事,只听窗外鸟儿啼鸣,倍感清幽。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五更头:天将明时。梅润:谓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香篝:熏笼。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按银筝(zhēng)、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轻抚银筝,慢慢练习相思曲。琴声婉转多情,只可惜无知音聆听。心中的这无限愁绪要到哪里去诉说啊!雨中杨柳飘飘荡荡,残花满地,仿似在告诉我们:已至暮春,春将休。
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时节花期已快过,五更时分窗外小雨仍是淅淅沥沥。石阶上长满苔藓穿着罗袜就可以踩上去,空气潮湿,衣服也只能放在熏笼上。梦醒无事,只听窗外鸟儿啼鸣,倍感清幽。
轻抚银筝,慢慢练习相思曲。琴声婉转多情,只可惜无知音聆听。心中的这无限愁绪要到哪里去诉说啊!雨中杨柳飘飘荡荡,残花满地,仿似在告诉我们:已至暮春,春将休。

注释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
五更头:天将明时。
梅润:谓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
香篝(gōu):熏笼。
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最高楼·暮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愁绪,像一部慢镜头电影,把春天将尽的惆怅娓娓道来。

上片像一组生活特写:开篇就说"花信紧",二十四番花信风快吹完了,暗示春天即将落幕。五更天的风雨声、台阶上蔓延的苔藓、被梅雨沾湿的衣裳、熏衣的香笼,这些细节堆叠出一个潮湿微凉的清晨。绿窗边醒来的人,听着幽静的鸟鸣,整个画面弥漫着慵懒又带着淡淡忧郁的氛围。

下片转向内心独白:弹银筝的女子想弹出相思曲,却苦于无人能懂。这里"恨杀知音少"的感叹,让人联想到现代人发朋友圈却无人理解的孤独。"一丝杨柳千丝恨"的比喻很绝妙——柳条每摆动一次,就牵动千般愁绪。春天已经耗掉了三分之二,就像现代人常感叹"假期只剩最后两天"的焦虑。结尾的落花流水,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时光流逝、心事飘零的无奈。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春天将尽的自然现象与人生际遇完美融合。那些潮湿的台阶、弹错的琴音、飘落的花瓣,都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小确丧"。作者用八百年前的语言,说出了现代人依然会共鸣的情绪——在时光流逝中的无力感,在热闹世界里的孤独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