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闻雁三首

孤鸿几日过长安,拖得春旗露未干。
应说边庭花信早,征衣初拟褪春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孤独的大雁飞过长安的情景,带出了边关春天的气息和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孤鸿几日过长安,拖得春旗露未干"用大雁飞过长安的画面,暗示时间流逝。大雁翅膀上沾着露水的春旗(可能是比喻雁阵的形状),形象地表现出清晨的湿润感。

后两句"应说边庭花信早,征衣初拟褪春寒"转换视角,想象大雁可能会告诉人们:边关的花开得比内地早,驻守的将士们刚准备换下冬衣。这里用"花信"(花开的消息)和"褪春寒"(天气转暖)的细节,既写出了边关与内地的气候差异,又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对温暖家乡的思念。

全诗通过大雁这个信使的形象,巧妙连接了长安与边关两个空间,用早春的物候变化烘托出淡淡的乡愁,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

孙承宗

(1563—1638)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