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失宠妃子的口吻,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深宫女性的悲剧命运。
前两句用"锦瑟"和"宝鸾"两个华贵意象起笔:古琴落满灰尘,暗示被冷落的时间之久;妆镜鸾鸟的图案再精美,也照不出人生的希望。两个"空"字(新添尘、负百年身)道出物质丰裕却精神空虚的宫廷生活。
后两句形成强烈反差:用建章宫的莺歌燕舞(皇帝的新欢住处)对比长门宫的萧条冷清(失宠妃子的冷宫)。"万户"的热闹与"不春"的死寂之间,藏着最残忍的宫廷现实——一道宫墙隔开天堂与地狱。
全诗妙在通篇没提"怨"字,却通过器物蒙尘、季节错位的细节,让失宠女子的哀怨穿透千年。现代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再华丽的牢笼也是牢笼,被权力物化的女性,最终都成了宫墙上的另一块砖。
黄顺之
黄顺之,字佑甫,邵武(今属福建)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事见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今录诗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