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开府杨公自范阳过访,赋事以谢 其四 观新庙

殿俯榆关迎六纛,旌移兰省阅初禖。
云间山色槯甍起,天外河流鼓角回。
骐骥中朝殊盛矣,貔貅乘塞亦雄哉!
他时呼酒祁连上,潦倒清秋三百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场盛大的军事检阅场景,充满了豪迈的英雄气概。

前两句写的是检阅的阵仗:大殿俯瞰着榆关(军事要塞),迎接各路军队的旗帜;官员们移动着旗帜,在兰省(官署)检阅新组建的部队。"六纛"是古代军队的大旗,"初禖"指新组建的部队,用这些词凸显了仪式的隆重。

中间四句用壮丽的自然景观衬托军队的雄壮:云雾缭绕的山色中,军营的屋脊高高耸立;远处的黄河水声与军营的鼓角声交织回荡。诗人赞叹说:朝廷的良将何其多啊(骐骥比喻人才),镇守边关的军队多么威武啊!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豪情壮志:将来一定要在祁连山上畅饮,在清爽的秋日里痛饮三百杯。这里的"潦倒"不是指落魄,而是形容饮酒时的豪放不羁。

全诗通过宏大的场景描写、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直抒胸臆的感叹,展现了边关将士的英勇气概和诗人向往军旅生活的豪情,读来令人热血沸腾。特别是最后两句,把整首诗的豪迈气势推向了高潮。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