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中旅人在中秋时节骑马谒陵的见闻和心境,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首联写旅人骑着白鼻騧(一种马)在秋天出行,虽然担心路不好走,却不担心路途遥远。这里通过对比"路险"和"路赊",突出表现了旅人豁达的心态。
中间两联生动记录了旅途细节:马蹄在泥泞中交错前行,在细水流过的浅沙处稍作休憩;穿过小巷时嫌树枝碍事,走出树林后又享受微风拂面。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旅途的真实场景。
尾联笔锋一转,写黎明时分眺望千峰、漫步原野赏花的快意。这里用"怜"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爱,与前文的艰辛行程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苦尽甘来的喜悦。
全诗以"病客"的视角,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的壮美巧妙融合,既写出了行路之难,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善于捕捉细节,用"乱蹄""细水""树碍""风斜"等意象,构建出富有画面感的秋日行旅图。最后登高望远的场景,更是将全诗意境推向开阔明朗的境界。
张泰
(1436—1480)苏州府太仓人,字亨父,号沧州。少与同里陆釴、陆容齐名,号称“娄东三凤”。天顺八年进士,授检讨,迁修撰。恬淡自守。诗名亚李东阳,弘治间艺苑皆称李怀麓、张沧州。书法亦翩翩可喜。有《沧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