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晦翁饮浮翠用刘叔通韵
凉风振幽壑,阴云翳前山。
高怀励清秋,适意林莽间。
烟横万⑴家井,水净双溪湾。
徙倚暮忘归,人境相与閒。
游子独何为,千里方言还。
陪此杖履游,忘彼道路艰。
心期更他年,依岩结柴关。
高怀励清秋,适意林莽间。
烟横万⑴家井,水净双溪湾。
徙倚暮忘归,人境相与閒。
游子独何为,千里方言还。
陪此杖履游,忘彼道路艰。
心期更他年,依岩结柴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闲适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开头四句写景:凉风吹过山谷,乌云遮住远山,但诗人的心情却格外舒畅,在树林中自得其乐。这里用天气的阴沉反衬出内心的明朗,形成巧妙对比。
中间六句聚焦细节:炊烟从万家屋顶升起,清澈的溪水在山湾流淌。诗人徘徊到黄昏都忘了回家,因为这人间的景象如此宁静祥和。这里"徙倚"(徘徊)和"閒"(悠闲)两个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沉醉自然的状态。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诗人自问为何要从千里之外赶回来?原来是为了陪伴长辈("杖履"指老人)同游,暂时忘却旅途艰辛。结尾更许下心愿:希望将来能在山岩边盖座茅屋,永远与这美景相伴。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乌云凉风反衬愉悦心情,手法新颖 2. "烟横万家井"等句充满生活气息,画面感强 3. 从眼前游玩自然过渡到人生理想,情感层层递进 4. 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亲切
诗人通过这次秋游,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暗含对亲情的珍视。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朴素愿望——在山水间安个家,这何尝不是现代人也在追寻的理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