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三十

利刃环而下。
血淋漓、浩然之气。
与刀相射。
贼技如斯堪一唾,公乃凭虚而驾。
看府谷、荒城斗大,中有孤魂垂白练。
照河山、不许秦关夜。
苌宏恨、岂能化。
乡官义烈南雷亚,惜当时寸权尺土,一无凭借。
过客哀歌还击缶,泪涌渭桥清灞。
公有后、士之良者,作吏寻公遗爱去,向馀杭、酹酒公祠舍。
述祖德、定悲吒。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充满悲壮和崇敬之情。

开篇就用"利刃环而下"的惊悚画面,展现英雄被刀剑包围的场景。鲜血淋漓中,英雄的浩然正气却像刀光一样闪耀,形成震撼对比。敌人卑劣的手段令人不齿,而英雄的精神却凌驾于暴力之上。

词中提到的"府谷荒城"虽小,却因英雄的牺牲而意义非凡。英雄的魂魄像白练般悬挂城中,守护着山河大地,连秦关的夜色都不敢入侵。这里用"苌宏恨"的典故(周朝忠臣苌弘含冤而死,血化为碧玉),暗示英雄的遗恨难以消解。

下半段写英雄虽只是地方小官,却展现出堪比名臣南雷(可能指明代忠臣南居益)的忠义气节。可惜当时英雄没有任何权力和依靠。路过的人们用击缶(敲打瓦器)这种质朴的方式哀悼,泪水汇入渭河灞水。

最后写英雄的后人是贤良之士,去余杭的英雄祠堂祭奠,讲述祖先的德行时必定悲愤难平。全词通过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张力,歌颂了这位无名英雄的气节,也表达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崇敬。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