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桐柏山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开头两句“际海礼冰碧,穿云来玉清”,写的是诗人从远处眺望桐柏山,山势高耸入云,仿佛与大海相接,山顶的冰雪在阳光下闪耀着碧玉般的光泽。穿过云雾,来到山顶,空气清新如仙境。这里用“冰碧”和“玉清”形容山的纯净和空灵,让人感受到山的高远和圣洁。
接下来“千山盘鸟道,十里入猿声”,写的是山路崎岖,像鸟儿飞过的路径一样盘旋曲折,走了很远还能听到猿猴的啼叫声。这两句突出了山的险峻和幽深,也暗示了攀登的艰辛和山林的生机勃勃。
“草木飘香异,云霞引步轻”则转向嗅觉和视觉的描写:山中的草木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云雾和霞光仿佛在引导着诗人轻盈地前行。这里用“飘香”和“引步”把自然拟人化,让读者仿佛也能闻到花香,感受到云雾的温柔牵引。
最后两句“谁言鳌顶上,此处是蓬瀛”是诗人的感叹:谁说只有传说中的巨鳌背上的仙山(蓬瀛)才是仙境呢?眼前桐柏山的山顶就是人间仙境啊!这里用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桐柏山的赞美和热爱,认为它丝毫不逊色于神话中的仙山。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从远观到近览,从视觉到听觉、嗅觉,多角度展现了桐柏山的壮美和灵秀。诗人通过攀登的过程,不仅描绘了山景,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登高望远的畅快和心灵的净化。
姚鹄
姚鹄,字居云。蜀中(四川中部)人。诗人。姚鹄(hú)早年时期隐居蜀中,经常出入当时好士公卿之席幕。于会昌三年(843)经宰相李德裕的推荐,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870),姚鹄累官至江南东道台州刺史。姚鹄工诗善文,元代人辛文房谓姚鹄“吏材文价,俱不甚超。”《唐才子传》,然而故震亨却称赞其诗为“清泼而不可多得”《唐音癸签》。姚鹄留诗词共三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