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西风坠绿。
唤起春娇,嫣然困倚修竹。
落帽人来,花艳乍惊郎目。
相思尚带旧恨,甚凄凉、未忺妆束。
吟鬓底,伴寒香一朵,并簪黄菊。
却待金盘华屋。
园林静、多情怎禁幽独。
蛱蝶应愁,明日落红难触。
那堪雁霜渐重,怕黄昏、欲睡未足。
翠袖冷,且莫辞、花下秉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声声慢》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里的相思与孤寂,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刻画,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绪。

上阕以秋风扫落绿叶开篇,用“西风坠绿”点明时节已入深秋。女子被秋景触动,像春日的娇花般慵懒地倚靠在修竹旁。这时,一个男子(“落帽人”)经过,被她的美丽惊艳。女子心中藏着旧日的相思与遗憾,情绪低落,连梳妆打扮的心思都没有。她只在鬓边簪了一朵菊花,与寒香为伴,暗示她的清冷孤高。

下阕写女子对未来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她或许曾幻想过华屋金盘的富贵生活,但现实却是园林寂静,无人相伴。蝴蝶也为即将凋零的花朵发愁,暗示青春易逝。秋霜渐重,大雁南飞,黄昏时分更添凄凉。女子怕独处,却又因心事重重难以入睡。最后两句写她身着单薄翠袖,在花下独自秉烛夜游,不愿辜负这最后的秋光,透露出一种倔强与无奈。

全词以秋景烘托愁情,用“西风”“落红”“雁霜”等意象层层递进,将女子对爱情的期待、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对孤独的抗拒生动呈现。语言婉约含蓄,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丽。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