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人不遇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童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访友不遇的日常场景,却透露出深厚的情感和生活趣味。

前两句直白地交代背景:诗人出门拜访亲近的朋友,每次走动都会去这位朋友家。简单两句话就让人感受到两人友谊的亲密无间。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不遇"的情景:推开院门只看到满庭竹子轻轻摇曳,朋友不在家,诗人猜想他可能去寺庙赏花了。院子里,小书童正扶着拐杖,年幼的女儿在学习端茶——这些细节既展现了朋友家的生活气息,又暗示朋友可能是个文人雅士。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诗人在朋友家门廊题诗留念,写完时发现夕阳斜照,青苔台阶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这个画面既点明了拜访的时间跨度,又透露出淡淡的怅惘,但更多的是朋友间那种不拘礼数的自在。

全诗妙在把一次小小的"扑空"写得充满诗意。通过竹影、苔阶、童子、稚女这些日常元素,既写出了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又让人感受到朋友之间"乘兴而来"的随性自在。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淡中见真情的友谊——即便见不到面,也能在对方的生活痕迹中找到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