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雪梨寄二孙
梨乃北方来,东阳有遗种。
开花如雪洁,结实论斤重。
似闻风霜来,采摘不旋踵。
肤莹玉在手,剖之醴泉涌。
甘凉宜解酲,席上贾馀勇。
甚美非耐久,糜溃失前宠。
长安疑父祖,压沙岂伯仲。
时方禁苞苴,林下喜得共。
老人齿颊寒,食指难为动。
邻墙有酒仙,双苞可持送。
开花如雪洁,结实论斤重。
似闻风霜来,采摘不旋踵。
肤莹玉在手,剖之醴泉涌。
甘凉宜解酲,席上贾馀勇。
甚美非耐久,糜溃失前宠。
长安疑父祖,压沙岂伯仲。
时方禁苞苴,林下喜得共。
老人齿颊寒,食指难为动。
邻墙有酒仙,双苞可持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种梨、吃梨的日常小事,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巧妙对比,写出了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
开篇先交代梨的来历——北方品种在东阳生根发芽。用"开花如雪洁"形容梨花纯净之美,"论斤重"则幽默地表现果实丰硕。采摘时机的描写很传神:听说霜冻要来,赶紧抢收,就像打仗要抓住战机一样。
吃梨的过程被写得活色生香:晶莹的梨子像玉石,切开后汁水如甘泉喷涌。这里用"醴泉"(甜酒般的泉水)形容梨汁,既显珍贵又暗示解酒功效。后文直接点明梨能醒酒,在酒席上让人重振精神继续畅饮。
但笔锋一转,道出美好事物的脆弱:再甜的梨放久了也会烂掉,就像再得宠的人也会失势。这里用梨的易腐暗喻人世无常,把日常小事提升到哲理层面。
接着用两个典故形成趣味对比:长安人可能瞧不上这梨(暗示官场势利),但压沙寺的名梨也未必比得上(表现自种梨的品质)。当时朝廷禁止送礼,反而让普通人能安心享用自家水果,透着对官场陋习的讽刺。
结尾最有人情味:老人牙口不好吃不动,就想着送给爱喝酒的邻居。两个梨子就能传递温情,平淡中见真淳。全诗就像用梨子串起的珍珠,既有生活气息,又饱含处世智慧,把寻常事物写得妙趣横生。
苏简
(?—1166)眉州眉山人,字伯业。苏迟子。以祖恩补假承务郎。徽宗宣和初调郑州司曹,累官知严州、处州。以直秘阁帅广东,措置海盗有方。以中散大夫、直龙阁致仕。有《山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