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樵赠书
清闲谁如岭上云,悠悠舒卷绝俗氛。
清境谁知空山雪,千寻璀璨映明月。
空羡清闲不能闲,遥望清境不可攀。
徙倚人间奈苦夏,白汗沾衣火飘瓦。
阳乌怒飞金石流,焦尘随风翻野马。
问君从何得此编,入目但觉心怡然。
无乃名山七十二,雪云深处搜罗全。
缥缃摩挲春冰润,小字题封生云烟。
呼儿设榻北窗下,更将玉碗盛清泉。
展卷卧游清凉界,任尔烈日作炎天。
清境谁知空山雪,千寻璀璨映明月。
空羡清闲不能闲,遥望清境不可攀。
徙倚人间奈苦夏,白汗沾衣火飘瓦。
阳乌怒飞金石流,焦尘随风翻野马。
问君从何得此编,入目但觉心怡然。
无乃名山七十二,雪云深处搜罗全。
缥缃摩挲春冰润,小字题封生云烟。
呼儿设榻北窗下,更将玉碗盛清泉。
展卷卧游清凉界,任尔烈日作炎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酷暑中渴望清凉与闲适的文人形象,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展现了内心的向往与无奈。
开头用"岭上云"和"空山雪"两个意象,描绘了远离尘世的清净之地。白云悠闲地飘荡,白雪在月光下闪耀,这些都是诗人向往却难以企及的境界。这里用自然景物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
中间部分突然转到现实场景:盛夏酷暑,汗水浸湿衣服,屋顶热得像要着火,阳光毒辣得仿佛能熔化金属。这种夸张的描写突出了现实环境的恶劣,与前面描绘的理想境界形成强烈反差。
接着诗人通过朋友赠送的书卷找到了精神寄托。这些书仿佛来自仙山秘境,装帧精美,拿在手里像摸着春天的冰一样凉爽。诗人在北窗下摆好床榻,用玉碗盛着清水,通过阅读神游清凉世界,以此对抗现实的炎热。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云"和"雪"代表理想生活,用"烈日""焦尘"代表现实困境,对比鲜明 2. 通过书籍这个媒介,实现了从现实到理想的跨越 3. 最后"展卷卧游"的举动,展现了文人特有的精神胜利法: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在诗书中找到慰藉
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但通过阅读和想象,我们可以在精神上超越现实的局限,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在困境中保持精神自由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