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周丰鼎见博古图第三卷铭六字

丰鼎制特小,周人风故淳。
摩挲玉质润,拂拭翠光匀。
铸法观来妙,铭文考更真。
平生䔍好古,对此兴弥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欣赏一件周代青铜鼎时的感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物的精美以及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首联“丰鼎制特小,周人风故淳”直接点明这件鼎的特别之处——它体积虽小,但体现了周代人淳朴的风尚。这里用“小”反衬“淳”,暗示器物虽小,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气息。

颔联“摩挲玉质润,拂拭翠光匀”通过触觉和视觉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手触摸到这件古物。作者用手抚摸鼎身,感受到玉一般的温润;轻轻擦拭,看到均匀的翠绿色光泽。这两句让静态的文物有了动态的美感。

颈联“铸法观来妙,铭文考更真”转向对工艺和文字的赞叹。铸造技法精妙绝伦,上面的铭文经过考证更是真实可信。这说明作者不仅欣赏文物的外表,更注重其历史价值。

尾联“平生䔍好古,对此兴弥新”是作者的感慨:我一生酷爱古物,但面对这件鼎时,兴趣更加浓厚。这句话揭示了文物鉴赏的真谛——真正的爱好会随着了解的深入而不断更新,永不厌倦。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就像一位收藏家在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心头好。诗人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感受,让我们体会到:真正的美不在于器物的大小,而在于它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人们对待它的真诚态度。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