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清廉官员离职归隐的故事,充满对官场现实的失望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前四句写官场遭遇:这位李太守不再关心世俗评价,决定与污浊的官场划清界限。他像东汉清官杨震那样拒收贿赂,反被诬陷贪污("受金廉吏枉");他像春秋时期的卞和献玉却被怀疑是假货一样,明明一片赤诚却遭人非议("疑璧众人非")。这两处用典生动表现了清官难做的处境。
后四句写离别场景:在淮海(今江苏一带)的孤舟上送别,想象着李太守白发苍苍回到庐山(匡山)隐居。最后用"天寒雁稀"的意象,既写眼前萧瑟的秋景,又暗喻今后书信往来会越来越少,透露出深深的牵挂与不舍。
全诗妙在把官场黑暗(前四句)与自然景物(后四句)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污浊的权钱交易,一边是清冷的江湖归隐;一边是众人的诽谤,一边是孤雁的相伴。这种反差让人更能体会李太守"不愿同流合污"的选择多么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