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二首 其一
茜窗深。
记琼箫度曲,眉恨暗侵寻。
玉夜初凉,檀膏半注,微听莲漏沈沈。
断魂处、年华似羽,剩花外、残梦托幽禽。
杨柳青烟,海棠红雨,池馆春阴。
谁想倦游词客,甚江湖载酒,兰雪题襟。
扇底歌阑,绡边泪聚,惜别何况如今。
空自按、霓裳旧曲,听风水、谁为觅余音。
闲趁斋鱼粥鼓,直恁飘零。
记琼箫度曲,眉恨暗侵寻。
玉夜初凉,檀膏半注,微听莲漏沈沈。
断魂处、年华似羽,剩花外、残梦托幽禽。
杨柳青烟,海棠红雨,池馆春阴。
谁想倦游词客,甚江湖载酒,兰雪题襟。
扇底歌阑,绡边泪聚,惜别何况如今。
空自按、霓裳旧曲,听风水、谁为觅余音。
闲趁斋鱼粥鼓,直恁飘零。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孤独词客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字里行间透着淡淡的忧伤。
上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回忆中的场景:茜纱窗内,曾有人吹箫,眉间藏着愁绪。夜晚微凉,檀香将尽,只听见莲花漏壶滴水的声音。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静谧而略带哀愁的夜晚。词人感叹时光飞逝如羽毛般轻盈,只能在花丛外,把未完成的梦托付给幽鸟。杨柳如烟、海棠带雨,春日的池馆笼罩在阴郁中,暗示着美好事物终将消逝。
下片转到现实,词人自嘲是个"倦游词客",曾经载酒江湖、与友人题诗唱和("兰雪题襟"指文人雅集),如今只剩扇底歌声消散、绢帕上泪痕点点。最痛心的是当下的离别,比从前更让人伤感。他徒劳地弹奏着旧时的曲子,却再也找不到知音。最后以寺庙的斋鱼粥鼓声作结,暗示自己像飘零的落叶,在晨钟暮鼓中虚度光阴。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用音乐(箫声、漏声、旧曲)、色彩(茜窗、红雨)、气味(檀香)等感官意象,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怅惘。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美好不再"的无力感——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明明画面还在眼前,却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