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题清芬阁》通过赞美一位文采斐然的隐士,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文学成就的敬仰。
开头两句“自从笔削三千首,复见风骚二百年”是说,这位隐士精心修改了大量诗作,让风雅的诗风重现于世,影响深远。“笔削”指修改文章,“风骚”代表高雅的文学传统。
三四句“佳句独为时辈许,幽光长伴客星悬”称赞他的诗句被同时代人推崇,而他本人像一颗明亮的星辰,虽隐居却光芒不灭。“客星”比喻隐士,虽不显赫却闪耀独特的光辉。
五六句“耳孙文采方高蹈,鼻祖声名更盛传”进一步说,他的后代继承了他的才华,而他的名声作为开创者更加广为流传。“耳孙”指远代子孙,“鼻祖”即始祖,强调他的影响力跨越时代。
最后两句“曾到先生栖隐处,桐君山下好林泉”是作者的自述,说他曾去过这位隐士居住的地方,那里环境清幽,山水秀美,衬托出隐士超脱尘世的高洁品格。
全诗语言凝练,通过赞美隐士的文学成就和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才华横溢之人的向往,同时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意境。
刘琯
刘琯,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南)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由提举陕西常平等事迁环庆路都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元丰二年(一○七九),为河北缘边安抚副使兼同管勾定州路屯田公事(同上书卷二九七、三○一)。四年,提举开封府界教阅保甲。六年,除西上阁门副使(同上书卷三四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