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诗 其三
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
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
母石而父云,化亿万龙子。
有似石纽圣,剖腹能生启。
禀兹坚劲性,怪怪奇奇起。
势不欲上天,横行云海里。
性石不性木,肯共云生死。
但知极松变,那顾失松体。
一峰踞一龙,万峰万龙倚。
空山风雨来,精灵互神鬼。
苍叟夜叩扃,闭门君勿理。
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
母石而父云,化亿万龙子。
有似石纽圣,剖腹能生启。
禀兹坚劲性,怪怪奇奇起。
势不欲上天,横行云海里。
性石不性木,肯共云生死。
但知极松变,那顾失松体。
一峰踞一龙,万峰万龙倚。
空山风雨来,精灵互神鬼。
苍叟夜叩扃,闭门君勿理。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黄山的松树写得活灵活现,充满奇幻色彩。
诗人把黄山松比作"龙子":它们的根扎在石头缝里("得地惟石髓"),枝叶吸收云雾水分("得天惟云液"),就像石头和云雾生出来的孩子。这些松树长得千奇百怪,不像普通树木那样笔直向上长,而是横着在云海里伸展("横行云海里"),已经不太像树,反而更像石头了("性石不性木")。
最精彩的是诗人把整座黄山写成"龙窝":每一座山峰都盘踞着一条"松龙",风雨来时,整座山就像有无数精灵在活动。最后四句特别有画面感——深夜有白发老翁来敲门,但千万别开门,暗示这些"松龙"在夜晚可能会化作精灵出来活动。
全诗通过大胆的想象,把静止的松树写成充满生命力的神物,让读者感受到黄山松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奇幻的美。这种把自然景物人格化的写法,既生动又有趣,让人读后对黄山松留下深刻印象。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