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贾

瞿塘贾,前年二月离乡去。
去时许妾半年归,指定桃花成誓语。
桃花三度谢还开,望断天涯不见来。
相思未惜容颜老,但恐君心不长好。
君心重利岂重情,有钱何处不荣身。
花落黄昏风雨急,独掩重门愁杀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商人妻子独守空房的哀怨故事,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道出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

全诗以"瞿塘贾"(一个来自瞿塘峡的商人)开头,点明丈夫的身份。妻子回忆丈夫前年二月出门做生意,临走时承诺"桃花开半年就回来",还把桃花当作誓言的见证。这里用"桃花"这个意象特别巧妙——桃花每年都会开,但丈夫三年都没回来,说明诺言像桃花一样短暂易逝。

中间四句是妻子的心理活动:她不怕相思催人老,只怕丈夫变心。这里揭示了古代女性最大的恐惧——丈夫有钱就变坏。"有钱何处不荣身"这句特别扎心,说明在商人丈夫眼里,赚钱比感情重要得多。

最后两句画面感极强:风雨中凋零的桃花,就像妻子破碎的期待;她独自关门的动作,把"愁杀人"这种抽象情绪变得可视。全诗最厉害的是用桃花贯穿始终:初时是甜蜜的誓言见证,最后成为被风雨摧残的伤心象征。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最朴实的语言(半年归、容颜老、有钱、关门这些词都很口语化),写出了最普遍的女性困境。即使现代人读来,也能感受到那种"说好半年回来,结果三年不见人"的委屈,以及"男人有钱就变心"的忧虑。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