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九集陶社诗人合庆八百岁公宴纪事十四首 其七
追想创始时,丙寅乃设社。
朝政伤不纲,遗贤都在野。
江上诸名流,奔轮扶大雅。
小园集鸾凤,时见众仙下。
或颀而长兮,有愿而秀者。
杞梓与楩楠,众材集广厦。
金锡暨铜铁,陶镕归大冶。
荏苒几春秋,消寒与消夏。
朝政伤不纲,遗贤都在野。
江上诸名流,奔轮扶大雅。
小园集鸾凤,时见众仙下。
或颀而长兮,有愿而秀者。
杞梓与楩楠,众材集广厦。
金锡暨铜铁,陶镕归大冶。
荏苒几春秋,消寒与消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社团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自豪。
开头"追想创始时"直接带我们回到社团初创的丙寅年(古代纪年)。当时朝廷腐败("朝政伤不纲"),很多有才之士都隐居民间("遗贤都在野")。长江一带的文人雅士("江上名流")纷纷加入这个社团,推动高雅文化的发展("奔轮扶大雅")。
中间部分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社团成员:像"鸾凤"(传说中的神鸟)在小园中聚会,有时还能看到"众仙下凡"(形容文人风采)。成员们各有特点——有的身材修长,有的面容清秀。诗人用"杞梓楩楠"(都是优质木材)比喻人才济济,像各种材料汇聚成广厦;又用金属冶炼("金锡铜铁")比喻大家在社团中互相熏陶、共同进步。
最后两句点出这个社团延续多年,不仅冬天聚会("消寒"),夏天也聚会("消夏"),展现了文人雅集的持久生命力。全诗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文人群体在乱世中坚守文化传承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