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客思
洞庭袅袅凉风起,木叶惊飞下江水。
江水悠悠烟景微,江头有客未成归。
身经北渚云山杳,家住南京音信稀。
乍见霜前飞塞雁,还闻月下捣寒衣。
寒衣作就家家寄,可是侬家远难致。
男儿出门不返顾,直欲浪游天尽地。
轻舟短棹恣经过,水远山长风浪多。
花艳惊郎大堤女,声谐流徵郢城歌。
歌声入云花满堂,夜夜朝朝乐未央。
劝君莫上瞿塘去,两岸猿啼能断肠。
江水悠悠烟景微,江头有客未成归。
身经北渚云山杳,家住南京音信稀。
乍见霜前飞塞雁,还闻月下捣寒衣。
寒衣作就家家寄,可是侬家远难致。
男儿出门不返顾,直欲浪游天尽地。
轻舟短棹恣经过,水远山长风浪多。
花艳惊郎大堤女,声谐流徵郢城歌。
歌声入云花满堂,夜夜朝朝乐未央。
劝君莫上瞿塘去,两岸猿啼能断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秋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洞庭湖的秋景做铺垫:凉风起、树叶落、江水悠悠、烟雾朦胧,营造出萧瑟的氛围。江边站着一位迟迟不能回家的游子,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
接下来四句交代背景:他来自遥远的南京(这里的"南京"可能指唐代的"南都"江宁),现在漂泊在北方的水边,与家人音信不通。看到大雁南飞,听到月下捣衣声(古人为远行亲人准备冬衣),这些细节都加深了他的思乡之情。
中间六句形成矛盾:虽然知道家家都在寄寒衣,但自己家太远收不到。表面上说"男儿志在四方",要游遍天涯海角,实际上透露出无奈——不是不想回,是回不去。
后六句笔锋一转,描写旅途中的享乐生活:乘着小船游山玩水,听大堤上的美女唱歌,日夜寻欢作乐。但最后两句突然转折,用"瞿塘峡的猿啼会让人心碎"这个典故,暗示表面的欢乐掩盖不了内心的痛苦。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游子的矛盾心理:既享受自由,又思念家乡;嘴上说着"男儿志在四方",夜里却会被捣衣声触动心弦。诗人用秋景、雁群、寒衣等意象,把这种说不清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最后的劝诫"不要去瞿塘峡",其实是游子对自己的提醒:走得太远,心会更痛。